首页 职业培训 贵阳咖啡培训2018年比较口碑好的培训学校

贵阳咖啡培训2018年比较口碑好的培训学校

发布时间 2018-08-14 收藏 分享
价格 面议
品牌 酷德
区域 贵州省
来源 杭州酷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南明分公司

详情描述:

浅析台北与上海咖啡文化差异

贵阳酷德咖啡培训学校官网www.gykdjy.com  欢迎登陆官网了解更多课程信息和优惠活动(咨询官网在线老师可以享受优惠哦)

咨询电话 18285071956 曹老师微信同号 QQ 2986505331 欢迎大家前来参观学习

贵阳校区: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F区2栋1单元19层01号

南昌校区:南昌青山湖区辛家庵村陶瓷品研发中心5楼(辛家庵石油站后面)

杭州校区: 杭州萧山区育才路666号6楼

酷德西点蛋糕教育培训是由一所由经部门批准进入的,以从事 甜品 调酒 西点 蛋糕、豆烘焙 韩式裱花 翻糖蛋糕技术企业管理策划培训的合法企业。

贵阳酷德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是由一所由经政府部门批准进入的,以从事甜品 调酒 咖啡 西点 蛋糕、咖啡豆烘焙技术模特经济经营企业管理策划培训的合法企业。自成立以来,酷德教育不断跟进教育市场需求点,不断完善教育途径效力系统更多课程详情或预约免费试听体验课程,请联系在线值班老师!! 作为一个从事教育行业的企业,自成立以来,酷德教育就以“做有良心的教育服务品牌,做有责任心的教育服务平台”为核心理念,本着对合作方、需求方负责任的态度,将“可信度”放在,用“良心”说话,用“责任心”做事,求诚、求信、求专、求效、求稳、求发展,不断跟进教育市场需求点,不断完善教育平台服务体系。

  台北和上海分别是商业气息很浓厚的城市代表,恰巧,这两个城市的咖啡文化气氛都很浓厚,咖啡馆的分布还算集中。不过,两地的咖啡文化有很大差异,大家通过两地的咖啡馆就能看出来。

  上海,各种咖啡馆的栖息地,大部分咖啡馆都能在此找到生存的土壤。这里有一杯人民币60到80元(约新台币270到360元),但总是满座的日系咖啡馆、有隐藏在老洋房里的预约制咖啡馆、有融合传统“石库门”建筑和新潮装修的咖啡馆,也有在外国客人多且文艺气息浓郁的马路上,会让人以为在欧洲街上的风情咖啡馆。

  可以说,上海的咖啡馆都透露着一种小资情调,整体而言,上海咖啡馆“不怕贵只怕没特色”,只要有特色。在上海拥有一家咖啡馆的台湾摄影师吴秉泽观察,上海客人喜欢探店、喜欢尝鲜,以去过几家咖啡馆为乐,老板相对而言比较有必须提供新产品或服务的压力。

  台北的独立咖啡馆,看似没有上海那么张扬、精彩或高调,但就像这座城市,很“耐逛”,巷弄里充满惊喜,经得起细细品味。英国广播公司(BBC)曾将台北选为6个全球棒的咖啡城市之一,其他5个是澳大利亚墨尔本、古巴哈瓦那、奥地利维也纳、美国西雅图和意大利罗马,由此可看出台北咖啡文化的精彩和普及。

  大陆咖啡文化 台湾人扮演推动角色

  台湾、上海两地的咖啡馆各有千秋,不过,中国大陆的咖啡馆文化,主要是由台湾人带动的。

  在上海专业咖啡圈颇知名的“月球咖啡”老板王晓枫告诉记者,在这个圈子几年下来,知道台湾有很好的生豆来源,也觉得台湾的咖啡产业成熟度高,将来如果到台湾,想看看此地精品咖啡馆的经营,也跟这边的烘焙师交流。

  台湾由于在世界杯咖啡大赛表现优异,包括 2016年世界杯咖啡大师吴则霖在内,近年来在烘豆比赛、杯测大赛、冲煮比赛等多次拿下前三名,对有心踏入咖啡领域的大陆人来说,台湾的咖啡产业代表了更好的咖啡技术和更成熟的发展阶段。

  咖啡师不只是工作 还给人尊严和自信

  在许多大陆咖啡师口中,担任世界杯多项咖啡比赛主审的胡元正、有“咖啡拉花王子”之称的林东源,以及曾任“质馆”任咖啡长的黄俊豪,都是相当厉害也值得尊敬的台湾专业咖啡职人。

  他们在中国大陆拥有自己的咖啡馆、咖啡公司或是负责咖啡培训机构,并透过专业的巡回讲座,不断传播自己的影响力。

  台湾人在中国大陆的咖啡事业版图很广。早在1997年,上岛咖啡进入中国大陆,引进了“咖啡加西餐”的经营模式。除了咖啡馆,台商还有开烘豆工厂、做生豆进口。2003年进入中国大陆的“王力咖啡”除了卖设备及进口精品咖啡豆,还提供辅导开店的服务。

  台湾人对大陆咖啡界的影响,除了是引进“如何冲煮一杯好咖啡”,更在于人才的培养和生活方式的传播。

  郑松茂说,很多来做咖啡师的年轻人学历不高,但是透过培训,他们可以用专业服务企业老板等级的客人,甚至介绍他们该喝什么样的咖啡,“咖啡师不只是一个工作,还让他们有尊严和自信”。

  中国大陆的咖啡师待遇仍然偏低,“质馆”因此更新制度,将咖啡师设为3级制,薪资分别为人民币4,800元、5,800元和8,800元,鼓励员工透过培训和考试升级,不过,目前还没有人达到高等级。

  上海咖啡文化兴盛 北京相对拘谨

  从1980年代算起,中国大陆改革开放30余年,“喝咖啡”这种西方的玩意儿,虽然不是这段时间才引进,但要商业化、有规模的发展,的确是改革开放后的事。

  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咖啡文化。上海是全中国大陆咖啡馆文化兴盛的地方,主要原因在于上海的外国人多、向来是商业重镇、许多重要的咖啡比赛在这里举办等。

  至于被称为“帝都”的北京,喝咖啡的文化还是比较拘谨一些,仍以连锁咖啡馆为主。“月球咖啡”的咖啡师小唐说,很多上海咖啡圈的经营者彼此都有联系,北京咖啡职业人对这种“团结”和分享的氛围感到惊讶。

  而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咖啡馆文化还很薄弱,曾在安徽芜湖工作的烘豆师叶磊说,“很多人只是想找个地方打牌,所以进了咖啡店。更多人愿意喝茶,对咖啡抗拒”。

  微信公众号“中国独立咖啡馆地图”撰写人范蕾曾从事与咖啡相关的工作10年,她告诉记者,除了上海,厦门、广州、南京、青岛、武汉的咖啡文化也都相当兴盛。

  她说,这三年精品咖啡进入中国大陆的浪潮汹涌,主要原因是与咖啡相关的各项世界咖啡大赛已经覆盖了20多个城市。比赛除了带动产业发展,也能证明“中国的咖啡是好喝的”。

  所谓精品咖啡,狭义指的是由国际咖啡品质鉴定学会(CQI)评分获得80分以上的咖啡豆,广义则还包含对烘豆、冲煮手艺、服务等方面的要求。不过,不少业界人士批评,“精品咖啡”在中国大陆常沦为形容词,而非有严谨定义的名词。

  高房价扼杀开店梦 咖啡馆开关频繁

  范蕾说,目前大陆城市咖啡消费者,主要是经济能力中等的白领,“对生活有小小的要求”,想要多元化的生活品味,而这样的人正在不断增加中。

  不过,高涨的房租已经成为上海等大城市咖啡馆的梦魇。范蕾写“中国独立咖啡馆地图”两年下来,已有些咖啡馆关门,原因是房东收回房子。

  “质馆”位在市区一家3坪左右的小分店,月租就将近人民币5万元(约新台币22.5万元)。

  高房租之外,取得合法经营执照也是许多怀抱咖啡梦的大陆年轻人的痛。尽管台湾也对开店经营的资格设下规定,但事情在中国大陆就是比较复杂。

  当台湾的咖啡职人谈著开店的理想、评估是否能有经营效益时,陆方的受访者总会加上“要看政府支不支持这个产业”的忧虑,毕竟,去年上海永康路一排酒吧在政府的强力执法下,说拆就拆。

  他们说,消防等法规太严,很多现成的房舍并不符合经营规定,上海大马路边合法店面价格又暴涨,有些独立咖啡馆其实没有经营执照,左邻右舍也都明白这种情况,这时候,和这些邻居“建立好关系”就变得非常重要。然而,对于单纯只想做出好咖啡、和客人分享互动的业者来说,这其实都是看不见的压力。

  “去咖啡馆”台湾是习惯 大陆是时尚

  相较于中国大陆,台湾的咖啡馆发展较早,在日据时期就从日本接受西方喝咖啡的文化,而逐渐走出自己特色。

  曾是台湾首届咖啡的林东源,入行已超过20年。他说,一开始对自己的技术或品味还有点怀疑,毕竟咖啡是欧美久远的传统,他们可能更权威。

  但是跑遍五大洲后,他发现,“台湾的咖啡技术在全世界是前面的”,只是喝咖啡不像在欧美已经生活化,饮用量不高的结果,他认为从事台湾咖啡产业的人相对比较辛苦。

  台湾在咖啡技术上的优异表现,不只影响中国大陆,还包括东南亚国家。

  林东源自2005年开始前往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及香港、中国大陆等地,受邀表演咖啡冲煮及拉花,或担任咖啡比赛评审。他说,在东南亚国家人民眼中,台湾是亚州国家中,除了日本外咖啡文化先进的地方,加上这些国家有许多华人,他们更乐意和台湾的咖啡师互动。

  关于两岸咖啡文化的异同,依林东源的观察,上海与台湾的咖啡馆文化算是接近的。整体来看,许多大陆人把“去咖啡店”看成是一种时尚,不像台湾人习惯将咖啡馆当作休憩和交流互动的场所。

  从比例上来说,台湾真的懂得咖啡的消费者较多,不过,从消费能力来说,上海消费者还是略胜一筹的。郑松茂以自己的咖啡店为例,以销售杯数来看,3成是精品咖啡,7成是传统义式咖啡。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每年人均咖啡消费量只有5杯左右,像北上广的这样的一线城市,在消费量会有提高,但也仅仅是20杯,与世界平均水准还有很大差距。在中国,高租金给咖啡创业者带来很大压力,但是国内巨大的潜力市场还是吸引着众多咖啡馆进入。


联系人 曹全贵
18285071956 2986505331
2986505331@qq.com
上一条 下一条
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