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描述:
六安市设立特色小镇培育项目库,每年重点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特色小镇,并从中择优推荐申报省级特色小镇。下面来看看六安市特色小镇培育项目库入库条件、流程和奖励扶持政策,如果你想申请这个项目,可以咨询小编辅导申报。 六安市特色小镇免费咨询:15855137731(手机/微信) 一、六安市特色小镇培育项目库支持政策 (一)优先争取上级支持。每年从市特色小镇培育项目库内择优挑选项目申报省级特色小镇,优先支持入库项目争取国家和省各类专项资金。 (二)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按照多规合一要求,结合城乡规划修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优先保障入库特色小镇建设用地,年度建设用地指标单列。 (三)创新投资融资方式。引导金融机构积极配置信贷资金,加大对入库特色小镇重点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提供产业链融资服务。鼓励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开展股权投资,发起设立特色小镇建设基金,发挥政策性银行“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基金”综合服务功能和作用,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 二、六安市特色小镇培育项目库入库条件 按照主导产业定位,将特色小镇划分为产业类、文旅类特色小镇。各地申报的特色小镇应满足以下条件: 1.产业基础较好。小镇应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健康养老、文化、旅游、金融等前沿产业,以及茶叶、中药材、食品等历史经典产业中,挑选单个细分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产业类特色小镇年产值(年营业额)达到1亿元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及以上(不含房地产项目),已拥有省级以上(含省级)著名商标、牌产品,或已有一定知名度。文旅类特色小镇须拥有名人故事、名人故居等非遗产业,年产值(年营业额)达0.5亿元及以上,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不含房地产项目)。 2.生态环境优美。小镇生态条件好,地表水质达标率高,绿地面积较大,项目建设符合环保要求,具有打造成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潜质。文旅类特色小镇需达到3A级以上景区标准。 3.基础设施较完善。合理规划建设生活居住区、休闲娱乐区、综合商业区等,小镇或周边应有交通、给排水、教育、医疗、公安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社区服务、商业服务等功能。 4.规划布局合理。小镇选址要符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空间规划要求,要符合城乡规划,相对独立于中心城区,原则上布局在城乡结合部、建制镇和有条件的村及社区,规划面积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设用地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主要建设项目须提供用地批复文件或预审文件或集体土地租赁协议,确保满足特色小镇用地需求。 三、六安市特色小镇培育项目库入库程序 1.组织申报。市发改委于每年3月和9月分别组织开展一次集中申报,本着“明确标准、不限名额”的原则,实行开放式申报。各县区和市开发区按照特色小镇建设要求,提出本区域内拟建设的特色小镇名单,并向市发改委提交书面申请材料和特色小镇建设方案,明确四至范围、产业定位、支撑条件、投资主体、投资规模、投资计划等。 2.遴选审核。由市发改委会同市直有关部门,邀请专家对各地特色小镇建设方案进行审核,择优选出培育建设对象进入市特色小镇培育项目库。对各地申报入库特色小镇不搞区域平衡和产业类别平衡,凡符合特色小镇内涵和质量要求的,均可纳入培育项目库。 3.培育建设。各县区和市开发区要根据省级特色小镇建设要求,组织相关建设主体按照建设方案和建设计划有序推进各项建设任务。每年选出一批高质量特色小镇,由市发改委组织安排建设主体企业参观、学习、培训,学习国内典型特色小镇经验,帮助本地特色小镇做大做强,帮助企业免费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广告。 4.考核监督。市发改委会同相关市直部门每年不定期对各地入库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督查,积极组织调度会、现场会,交流建设经验。完善考评办法,采取查阅资料、统计监测与实地查看相结合的办法,每年对入库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并视考评结果择优申报省级特色小镇。 四、六安市特色小镇培育项目库入库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引领。突出规划前瞻性和协调性,围绕彰显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功能特色,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环境承载力,按照“多规合一”、节约集约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现有区块的环境优势和存量资源,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区域功能。 (二)坚持产业支撑。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重中之重,结合自身实际,紧扣产业升级趋势,本着不求“大而全”、但求“特而强”的原则,主攻有基础、有优势、具潜力的特色产业,着力构筑产业创新高地,提升小镇内涵。 (三)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小镇特在生态,不管什么类型,都要做到环境优美,小镇要景观化,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不能一味求时尚、新颖、高端,必须植根于特定土壤中,建立在“有料”和“合适”基础之上,防止“千镇一面”“东施效颦”。 (四)坚持市场主导。特色小镇的成败关键在于企业是否有动力、市场是否有热情,否则特色小镇建设只能是“一阵风”,不可持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创新招商方式,把特色小镇的建设和运营交给企业,县(区)党委、政府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做好服务和引导,防止政府“大包大揽”、形成新的债务包袱。 (五)坚持以人为本。特色小镇要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防止大拆大建、搞“形象工程”,防止生活功能欠缺,导致人才吸引力不足,招不到、留不住高端人才,出现“工作在小镇内、生活在小镇外”现象。 关于六安市特色小镇申报,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直接咨询小编了解。 六安市特色小镇免费咨询:15855137731(手机/微信)
联系人 | 孟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