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安养心神调治脾胃论》云:“阴火之炽盛,由心生凝滞,七情不安故也。心脉者,神之舍,心君不宁,化而为火,火者,七神之贼也。”此则强调了情志因素在脾胃虚衰的基础上对发病的重要性。
患者:刘某,性别:女 年龄:54岁 患病4年。
主诉:口舌刺痛、麻木4年,于当地多次就诊,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后确诊灼口综合征,曾口服谷维素、复合维生素等治疗,效果不加佳。
就诊:症见口舌刺痛、麻木、上鄂紧绷感,夜间口渴明显,晨起口臭、口中黏腻,纳差,稍食多则腹胀,怕冷,前额多汗,自觉潮热、手足心热,情绪烦躁,不易入睡,多梦,小便频,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脉弦细。
个人史:身高:150cm 体重:52kg
吸烟史:无
饮酒史:偶尔饮酒
饮食情况:普食
二便情况:小便频,大便稀溏
既往史:无
家族史:无
诊断:中医:舌痛症
西医:灼口综合征
症型:脾阳气虚、气滞、心肝虚火旺
治法:温养健脾、行气导滞、清虚热等
方剂:古法宁神方剂加减
方中药材:茯苓,建曲,枳壳,紫苏叶,黄芪,党参 ,桂枝,白芍,干姜,白术,炒麦芽,连翘,砂仁,大枣,炙甘草,柴胡,葛根等。
一诊:辨证为脾阳气虚、气滞、心肝虚火旺,予加古法宁神方剂基本方加炒麦芽、连翘、藿香、砂仁、槟榔、紫苏叶,以温养健脾、行气导滞、清虚热。
复诊:口舌灼痛明显缓解,口渴、腹胀消失,怕冷、前额多汗、潮热、情绪好转,睡眠稍差,小便频,大便时干时稀,舌淡,苔薄白。食积气滞、虚火减退,方剂加减。
三诊:口舌微感灼热,睡眠稍差。温阳健脾,恢复虚损脾阳,恢复气舒畅。
四诊:灼热感几乎没有,巩固一疗程。
灼口综合征的症状繁多,病因复杂,虽然无明显损伤,无明显可以触压疼痛点,但是灼口综合征的疼痛依然存在,难受的时候会让人焦虑、抑郁、失眠、影响生活质量。所以说灼口综合征的疼痛不是错觉,要早发现早治疗。
古法宁神方剂微信:t2380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