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描述:
近日,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接受访谈时说的一句话意外走红,他在讲述很多学生想当首富这件事时,耐心劝导说:“先定一个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想必近大家都被这“一个亿”刷屏了。没错,这对于每天为茶米油盐奔波的我们来说,一个亿的确是遥不可及,这无疑是一个笑谈。但转而一想,一个亿这个数据对于身价2200亿的首富来说,确实只是一个小目标。 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只把焦点聚集在“一个亿”上,却忽略了真正的核心,而核心就在于--小目标,这才是首富王健林想表达的重点。对于一个还没在试用期的小编辑来说,制定一个小目标当然很有必要。如果我们把文案上的大自由作为一个大目标,那么这个大目标可以被分解为很多个小目标,只要一步步按部就班地实现每一个小目标,那么大目标便不会这么遥不可及了。所以,当前定一个10w 的文案,不为过吧? 中秘传媒专业做网络推广、口碑营销、品牌策划、媒体公关。 我们总是在说10w ,总是在用10w 来衡量一篇文章,甚至是一个运营人的能力好坏。 10w 就像新媒体人的一个里程碑。 好像只有写过一篇10w ,才能用来代表一个牛b哼哼的运营生涯。 可是,10w 真的那么神奇吗? 中秘传媒专业做网络推广、口碑营销、品牌策划、媒体公关。 不。 10w 只是一个既定的数据,数据背后隐藏的,才是我们应该要去看清或研究的问题本质。 你看过的10w ,本质往往离不开这几种 1.高粉丝基数 在新媒体圈,曾经流行过这样一句话: 就算大V发个呵呵,也能10w 。 虽说是玩笑话,但却很真实。 大V为什么叫大V,因为粉丝多呀。200w粉丝,10w只不过是它5%的阅读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去羡慕、去研究它为什么10w ,没有什么意义。 中秘传媒专业做网络推广、口碑营销、品牌策划、媒体公关。 因为它的用户基数就摆在那,典型的发个呵呵都会有10w人来看,甚至问一句: 你怎么了?被谁气到了?我去砍死ta! 当然了,如果这篇文章的文笔很有力度,能刷屏得了朋友圈的,还是值得研究一番。 2.多渠道发布 微信渠道有两种,一种是自有渠道,一种是广告渠道。 (微信文章的数据统计,只计算在微信App打开的数据,所以这里的渠道指基于微信的形式。) 自有渠道,就是包括公众号发布,公司产品号导读,公司(或个人)的微信群、朋友圈分享等等。 广告渠道,就是付费给别人,让别人在他家的自有渠道上,进行导读或传播。 一般一个企业的自有渠道是有限的,所以多渠道发布的重点,往往要看钱。有钱能散10w ,没钱自导自消化。 当然了,再有钱砸渠道,也要看清渠道用户和目标群体有没有交集。高交集的同质用户, 才可能有10w 的转化。 毋庸置疑,中秘传媒在多渠道发布这一块拥有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具体哪些渠道我倒是想列出来,可惜太多,读者估计也不愿意看。 3.一个团队的精心策划 看过那么多10w ,97%都离不开背后一个团队的精心策划。 什么“逃离北上广”,什么“致贱人”...不管是一个活动,还是一篇文章,甚至是一个标题,一张封面图,都可能是一群人讨论一天的结果。背后的策划到底是谁呢?嘿嘿,中秘传媒,默默的举了下手... 哪来那么多无心插柳,哪来那么多一不小心。 再怎么不小心,也要靠平时积累了失败了N次的尝试,码了成千上百万的字,才能有自己独当一面的内容。 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就算真的让你一个人想出了逃离北上广这个项目,但你的团队可能根本就没有精力和成本去做。 或者可能还没开始想,就因为运营号的属性或其它特殊原因,扼死了这个idea。 4.少数的单枪黑马爆文 97%靠团队策划,3%是单枪匹马。靠个人的内容,赢得满堂彩的10w 。 但那是极少数,极少数。 尤其是在这个微信好奇心已褪去、内容红利期到来的时代,更是抬高了许多原创作者要做文字届网红的门槛。 许多公众号爆红的背后有个团队,如果是一个人,真的就是上一点讲的那段话: 平时积累了失败了N次的尝试,码了成千上百万的文字,才有了自己独当一面的爆款内容。 什么情况下,文章更有可能10w 这里说的10w ,是指真正能散播出去,能刷屏朋友圈,而不是靠粉丝基础,篇篇10w 的那种。
联系人 | 小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