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 | 面议 |
---|---|
区域 | 全国 |
来源 | 广州笠时代商务管理有限公司 |
详情描述:
科创板 真金白银“买”信心 企业高管愿意掏出真金白银参与配售,足以显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从财务数据看,这些公司均显露出高成长性的特征。 比如,专业从事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的特宝生物,近年发展态势良好。2017年、2018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23亿元、4.4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6.86万元、1600.29万元。 虹软科技专注于视觉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开发。2016年至2018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61亿元、3.46亿元和4.5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79万元、7436万元、1.75亿元。 不过,除了传递信心之外,部分公司高管通过配售“加仓”另有深意。 比如,作为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微芯生物历年研发投入巨大,经过了多次融资。 截至目前,微芯生物的股东共有28名,投资机构众多。其中,XIANPING LU直接持有公司6.1625%的股份,其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的海德睿达、海德睿远和海德鑫成分别持有3.4816%、3.4816%和2.6157%的股份;同时通过一致行动协议控制的初创团队持股平台海粤门、员工持股平台海德睿博和海德康成分别持有微芯生物6.37%、5.5%和4.24%的股份,合计控制公司31.86%的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微芯生物招股书坦言,公司股权结构较为分散,存在控制权风险。可见,公司高管团队参与配售,另一重要因素是维系控制权的稳定性。 “许多科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多轮融资,创始团队的持股比例被逐渐稀释,持股比例不大,控制权成为一个风险因素。此类企业参与配售的动力更足。”市场人士表示,“不过,企业高管是否参与配售,与公司股权激励状况、个人意愿等诸多因素相关,不是评判公司优劣的标准。” 随着三批科创板受理企业名单公布,市场对申报企业的科创含量等方面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各种质疑声不绝于耳。对于这一现象需要客观冷静看待。 这首先是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包容性体现。众所周知,错失BATJ,令其远赴海外上市一直是国内资本市场之痛。尤其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切换的当口,需要更好地挖掘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科创板的设立,主要目的是通过更加有包容性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支持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提升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包容性,更好地服务具有核心技术、行业、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口碑的企业,从而扶持、培育和形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的驱动力。 其次,科创板具有改革试验田的性质。正如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所说,设立科创板改革不仅是新设一个板块,更重要的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向,在发行、交易、信息披露、退市等各个环节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的作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这一板块的设立,以现有资本市场各项基础制度框架为蓝本,坚持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原则,广泛吸纳各方意见,集众智,汇合力,同时,这一板块又是一个全新的板块,是对现有制度规则的突破和创新,是试验田性质,因而,也需要市场各方提升对科创板建设和运行本身的包容度。 此外,随着科创板设立进程推进,科创概念引发市场追逐,因而,完善风险防范,稳定市场预期重要性凸显。近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办的证券公司科创板投资者教育工作专题培训会上,上交所强调,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大事,大事要办成好事,防控风险是要旨。猛一看,感觉和当前备受市场关注的科创板热度有点反差,但对风险确实需要给予足够重视,保持对市场的敬畏,对风险的敬畏,珍惜资本市场改革成果,确保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平稳启动实施。
联系人 | 白萍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