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特殊/专业中介服务 专利药:现代社会的人头税

专利药:现代社会的人头税

发布时间 2018-07-24 收藏 分享
价格 面议
区域 全国
来源 江苏玄博集团

详情描述:

 摘要:人,想活命就必须吃饭吃药。所以在面对饥饿和疾病的时候,消费者是不存在市场比价能力的。现在,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垄断药品专利,粮商垄断种子专利,人吃饭吃药,就要给粮药利益集团付费。人生中唯有死亡和交税不可避免,粮药专利费,其实就是变相的人头税。

 提出问题:市场规则生效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分析问题:

《国富论》中,亚当斯密提到,在一个扁平化的市场中,买卖双方会进行完全自由的双向选择,这叫市场的自由竞争,竞争的结果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资源配置效率越来越高,社会总生产率逐渐提升。

反过来说,当买卖双方中某一方不具有选择能力,或者买方卖方某一方形成了垄断,或者市场交易中存在巨大信息差时,市场规则是一定失灵的。

因此市场规则生效的三个前提条件是①买卖双方的双向选择权②买方卖方的垄断程度③市场信息的扁平程度。

但是市场规则失灵,仅仅是行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优势方的盈利能力反而会大幅提升,对于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来说,他们天然不具备扭转市场扭曲的动机。

而这就是医药公司的现状。

医药市场完全不满足市场规则生效的三个前提条件。

①买卖双方的双向选择权:健康的人不会平白无故去试药,生病的人没有机会多次试药,在生和死之间,病人没有选择,要吗吃药保命,要吗不吃等死。

②垄断:医药行业是技术门槛极高的行业,医药专业学生要背厚的书,上久的学,自然,也期待拿高的收入。医药公司公司也是如此,各种认证、审核、监管都是行业之。市场暗潮涌动,船越大越稳。医药市场惊涛拍岸,天然催化庞大的医药企业。当市场只剩后不到一百家超大药企的时候,垄断必然产生。

③信息:医药市场信息高度不对称。医药识别需要极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广大消费者面对天书一般的医药说明书时注定一脸懵逼。于是,当罗永浩开药厂卖锤子抗癌药一治就灵的时候,病人有底气说我不买吗?

不过,药企的辩护方通常会说,药价高是因为研发成本太高,十万一粒不贵,因为颗通常是几十亿。

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仅仅以医药行业“发达”的美国为例,我们就能知道医药行业的真正利润来源是什么。

药厂的研发成本的确不低,但是新药研发主力前期工作都是以公共基金为财源的学界做的。以格列卫为例,从1960年找到致病原因(费城染色体),到1982年新西兰科学家Annelies发现癌基因C-ABL易位后与BCR融合使酪氨酸激酶持续激活,这整整22年时间,研发的主力都是学术界,1988年,医药公司才出现在研发过程中。

药厂大的成本支出不是研发,而是临床试验。美国平均每一例临床试验的成本是10万美元,不知道这一高成本的原因是什么,不过可以肯定,美国医药企业渴望进入中国一大主要因素,就是中国临床成本很低。

所以现在的药厂更像是一个风投公司,巨头直接收购学术界或小公司的研发成果。巨头自己只做研发收尾工作。巨头的主要工作是做临床,然后通过FDA审批上市。也就是说,巨头,其实是做渠道的。

而整件事奇特的地方在于,包括联邦政府资助的各种公共资金,在药品上市的时候,完全没有参与定价。

巨头都是做渠道的,而它们垄断渠道的方法则是联合华尔街共同游说华盛顿,终FDA制定了太过严苛冗杂的审批流程,学术界和学术界的人自己弄的小药厂不得不把研发成果卖给巨头,甚至这夸张的10万每例临床成本, 也是巨头刻意设置的门槛。

另一个事实是,巨头在专利法律顾问和员外游说上的花费远超研发本身。这一行为除了巩固自己专利的盈利能力外,还能阻击一些他们不想看到的药的上市。例如巨头厌恶治愈药,更偏爱续命药,治疗乙肝的鸡尾酒疗法400美元每人,但是被专利狙击。

这一畸形的市场结构维护了巨头的高利润,同样是具有公共属性的能源行业,净利润率在2%到4%,但是巨头们却有8%到10%。

 解决问题:

学界完全证明了他们可以在没有巨头资金的情况下完成科研工作,那么改革方向就是如何打穿渠道。能够把学界的成果直接投放到医疗之中。学界做科研,非盈利性组织做临床,独立第三方机构监管。

古巴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古巴医疗全免费,所以医疗结构和学界的行为动机就不是怎么给病人开续命药的榨钱,而是怎么降低全社会的医疗健康总成本。

扁鹊和君主的对话中提到,他大哥医术高,在还没发病前,就把病治了,二哥次之,能在发兵前期把病治好,他次,只能只有明显病症的病人。但是,这样反而他有名,二哥次之,大哥几乎默默无闻。

古巴的医疗哲学就是扁鹊大哥的哲学。从日常生活中尽量预防疾病的发生这是医疗成本低医疗方式。


联系人 刘二
13771563247
2657217248@qq.com
上一条 下一条
电话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