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期货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新增各类交易平台98家。加之去年已有的上千家交易平台,政府监管压力倍增。
各地方政府为了满足对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实行统一监管、清理整理的需求,纷纷建立清算所。值得一提的是,部分金融机构也正深度介入清算所的建立。
10月21日,山东交易市场清算所有限公司(简称“鲁清所”)开业。鲁清所是由鲁证期货全资子公司——鲁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会同济南西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山东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济南高新财金投资有限公司等山东省6家企业发起设立的,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有市场人士表示,鲁清所的成立,不仅有利于提高市场交易效率,为市场创新、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各类服务,而且对保障交易安全,完善监管手段有重要作用,必将有力促进交易市场持续、健康、专业发展。
清算所又称清算公司,是负责对交易所内进行的交易进行交割、对冲和结算的独立机构。通过清算所,交易的转让、买卖以及实际交割,可以随时进行,由它负责统一的结算、清算以及办理货物交割手续,这就是清算所特殊的“取代功能”。清算所的这一切行为能得以顺利实现,是因为它财力雄厚,而且实行了保证金制度,这是一套严格的无负债的财务运行制度。
据期货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上海、北京、天津、福建、江苏等省(市)成立十余家清算中心。其中,北京市金融局及江苏省金融办均要求所有交易类场所必须接入北京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和江苏交易场所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原证监会研究中心正司局级研究员黄运成表示,清算所的建立是地方政府结合了市场的需求提出的思路。从江苏登记结算公司和广州结算所来看,目前运行情况良好,对控制风险和大宗商品场外市场的创新都有帮助。
虽然地方清算中心正以欣欣向荣的态势迅猛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良莠不齐的现象,如个别地区出现一个省内成立超过一家清算中心。针对这一现状,中物联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流通分会副会长周旭表示,市场的监管要以“市场的稳定运转、资金的安全流动、信息的公开透明、效率的不断提高”等市场基本要素的保障为前提,“目前我国的大宗商品清算中心,有三个特点,一是区域性的,二是大多是以政府为主导,三是功能与定位不清晰。在金融风险和系统性风险防范方面,当前我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监管重点应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强制性结算制度。地方性清算中心的建设,是否能为市场的交易服务模式创新提供支持与保障,是否能在提升商品现货的流通效率,降低商品流通成本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是问题的关键”。
很显然,清算所的建立与发展成为了大趋势。除了其本身的金融属性及政策支持外,清算所的发展似乎必然是现货市场走向正规的产物,因为清算所承接了银行不能承接的功能,代表了未来金融业发展的趋势。
除了清算所,各地的行业协会的成立也助力要素市场规范发展。据期货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十二家省市地区的要素市场行业协会成立。行业协会的建立是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具体举措。黄运成表示,各地方成立协会是一个正面行为,可以协助地方政府加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自律管理。从目前成立协会的实际作用看,一是加强了市场之间的联系和信息沟通,二是在培训和会议方面做了许多工作。目前,各个协会所做的工作是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摸索进行的,是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的,因此也要对行业协会的发展有一定的包容性。
要素市场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监管。针对行业监管问题,周旭说:“总结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构建政府、协会、市场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发挥行业协会职能作用,是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基础。行业协会是政府与行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加强行业自律,一是政府要赋予协会相应的管理职能,二是行业协会的建设要与政府机关脱钩,走市场化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