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 | 15.00元 |
---|---|
区域 | 北京市 - 北京市 |
来源 | 新丰县神农氏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
详情描述:
黄粉虫的用途及养殖开发前景 黄粉虫,又名黄粉甲,因营养丰富又称面包虫。它原产于北美洲,是重要的世界性的仓储害虫。经测定其有高蛋白、低脂肪、多氨基酸特点,还富含磷、钾、铁、钠、铝等多种微量元素。据有关专家研究表明,黄粉虫活性蛋白不仅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着特殊作用的几丁质、抗菌肽防御素和外源性凝集素;还富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元素、不饱和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且与人体的正常比例一致,很容易被吸收和利用。用黄粉虫粉做的食品(面包、蛋糕等)味道鲜,营养高;国外著名生物制品企业都用黄粉虫来制作营养保健品,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延缓衰老,降低血脂,抗癌等功效。 黄粉虫有以下多种用途: 1、 作原形食品与面包2、 替代鱼骨粉、肉骨粉作蛋白质饲料 3、作调味粉,制作各种方便面调料4、用于特种养殖,如饲喂蝎子、蜈蚣、林蛙、蛇、珍禽和观赏动物等5、制作小食品如月饼、锅巴、饼干等7、 制作成汉虾酱 8、制作各种菜肴9、黄粉虫油脂可制备降低血液胆固醇的药物、人造奶油、表面活性剂中间体等,也可用于制皂、太古油及增塑剂等。10、制作复合氨基酸口服液11、制作营养保健酒12、作科学实验材料13、虫蜕、成虫壳可用于提取甲壳素、生产壳聚糖;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替代激素和抗生素14、虫粪(沙粪)可作高效生物有机肥、用作诱食剂、饲料添加剂、高效花肥等。黄粉虫粪便极为干燥,几乎不含水分,没有任何异味,是世界上的象细沙一样的粪便,所以又称为沙粪(也叫粪沙),极便于运输。经化验分析其中含氮25%,磷1.04%,钾1.4%,并含锌、硼、锰、镁、铜七种微量元素。可直接作为肥料施用。施用后不仅能增肥地力,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还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土壤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市场上真正的高效生物有机肥产品供应量不大,而且存在不稳定的问题,不能满足高效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以虫粪为主要原料生产的高效生物有机肥,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此外,虫粪因含有较高的粗蛋白,还可作为猪、鱼等的饲料。 QQ:2990880336 阿里旺旺:snswin2015 微信:15989229621 黄粉虫的形态特征 黄粉虫属完全变态的昆虫,所谓完全变态是指黄粉虫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 1.卵 黄粉虫的卵极小,呈乳白色,长椭圆形,长径约0.7~1.2毫米、短径约0.3~0.8毫米。卵外表为卵壳,卵壳薄而软,极易受损伤,内层是卵黄膜,里面充满乳白色的卵内物质。卵期8~10天。在27~32下成虫产卵多,质量也高,低于18很少交配产卵,低于10不交配产卵。卵一般由成虫产成一直线,终集片,少量散产于饲料中的卵外有黏液,易与饲料黏附,因此卵壳上往往黏附一些饲料屑形成一个饵料鞘。卵的孵化因温度、湿度条件不同而发生很大变化,在10~35、相对湿度30%~40%的条件下仍能正常孵化。 2.幼虫 刚孵出的幼虫呈乳白色,长0.5毫米~0.6毫米,用肉眼很难看清楚,长到4~5毫米时逐渐变为淡黄色。这时便开始停食1~2天。此后便像家蚕一样进行次蜕皮,蜕皮后的幼虫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蜕皮,每次蜕皮前都停食不动,像睡眠一样,所以蜕皮一次也叫做一眠,或称为一龄,每蜕一次皮增加一龄。幼虫一生中,需蜕皮17~19次。变成棕黄色的老熟幼虫长20~30毫米,头壳较硬,深褐色,体节明显,有3对胸足,在第9腹节有一双尾突。大虫体宽3~3.5毫米,重0.13~0.24克。当后一蜕皮时在饲料表层化蛹。幼虫期约80天,幼虫一般体长29~25毫米,外形极似金针虫和拟地甲,体细长,唇基明显,即上唇与额间有明显缝线。体壁较硬,体节明显,有光泽,虫体为黄褐色,节间和腹面为黄白色。具体幼虫蜕皮时首先是爬到饲料或群体表面,呈休眠状数小时后变成黄褐色。幼虫喜群居,不停爬动、取食,食植物性食物。 3.蛹 黄粉虫老熟幼虫化蛹前爬行到幼虫较少的场所以及食物表面,并停止取食,经过一段时间后蛹即从幼虫表皮中蜕出,初为白色或黄褐色,无毛,有光泽,体表柔软,很稚嫩。之后体色变灰白色或淡黄色,体表稍变硬,此为典型的裸蛹,蛹长15~20毫米、宽约为3~5毫米、重约0.15~0.25克/只。背中部有淡色纵条,嘴黑。腹部侧面有乳状突(雄性蛹乳状突不明显,基部愈合,端部伸向后方;雌性蛹明显,端部扁平,稍角质化,有分叉,显著外弯)。胸节大,侧面有雏形翅和附肢。头节也大,有一对黑眼点。蛹呈休眠状态,不食不动(蛹在受到刺激时仅能摇动腹部)完成其羽化过程。 4.成虫 蛹在25以上约经过一星期即蜕皮为成虫。成虫阶段为黄粉虫的繁殖期,是黄粉虫生产的重要阶段。成虫虽然有一对漂亮的翅膀,但只能作为短距离飞行,翅膀一方面保护身躯,另一方面还有助于爬行,但因其爬行速度快,饲养时要注意防逃。 黄粉虫喜暗惧光,夜间活动较多。成虫刚刚蜕皮出来呈乳白色,甲壳很薄,十几个小时后变为黄色、黄褐色,腹部为深褐色,无毛,表面有光泽,呈椭圆形,体表多密集黑斑点,长约14毫米、宽约6毫米,甲壳变得又厚又硬,这时完全成熟,称之为甲壳虫,俗称蛾子。由此进入性成熟期,开始交配。交配后,便产卵,雌虫一生可产卵200~600粒。若科学管理,可以延长产卵期和增加产卵量,如利用复合性生物饲料,适当增加营养,且提供适宜的温湿度,产卵量可提高到800粒以上。
联系人 | 潘桂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