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描述:
董遇,字季直,他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对《左传》、《老子》等经典都很有研究,因此被当时的读书人奉为一代儒宗。 董遇年轻时家庭境况并不好,他除了读书,还常常和家人一起去田里耕作,有时也出门做些小买卖。但无论是下田耕作,还是做小买卖,他总是随身带着一些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的哥哥董季中常常 笑他是个书呆子,街坊邻居也跟着笑话他。可他不管别人怎样讥笑,依旧我行我素。 当时,有不少儒生也想拜董遇为师,跟他研究学问,董遇都婉言拒绝,对他们说:你们若要拜我为师,就一定要把各种经典诵读一百遍。 为什么要读一百遍呢?有人问。 董遇笑笑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你读了一百遍书,书中的意思难道还会不明白吗? 有人说:可是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怎么办呢? 董遇说:可利用三余来读呀! 那什么是三余呢?又有人问。 冬天,是一年中空余的时间。晚上,是一天中空余的时间;阴雨天,是平时空余的时间;你们只要好好利用这三余来读书,怎么会没有时间呢? 那些想拜董遇为师的儒生听了,都感到获益匪浅,一个个都很满意,告辞离去。 后来,三余读书这一典故,用来勉励读书人要珍惜光阴,抓紧时间学习。 如果您想学习更多汉语知识,如果您想在青岛寻找教老外汉语的学校,请关注青岛新环球汉语学校的网站。
联系人 | 田先生 |
---|